kaiyun官网
Industrial Layout
产业布局
十大战略性新兴集团 您的位置: 首页 > 产业布局 > 十大战略性新兴集团
【干货】机器人控制管理系统相关知识大汇集
2024-07-15 18:28:04 作者: 十大战略性新兴集团

  如果仅仅有感官和肌肉,人的四肢还是不能动作。一方面是因来自感官的信号没有器官去接收和处理,另一方面也是因没有器官发出神经信号,驱使肌肉发生收缩或舒张。同样,若机器人只有传感器和驱动器,机械臂也异常工作。原因是传感器输出的信号没有起作用,驱动电动机也得不到驱动电压和电流,所以机器人需要有一个控制器,用硬件坨和软件组成一个的控制管理系统。

  机器人控制系统的功能是接收来自传感器的检测信号,根据操作任务的要求,驱动机械臂中的各台电动机就像我们人的活动需要依赖自身的感官一样,机器人的运动控制离不开传感器。机器人需要用传感器来检测各种状态。机器人的内部传感器信号被用来反映机械臂关节的实际运动状态,机器人的外部传感器信号被用来检测工作环境的变化。

  控制器是机器人系统的核心,国外有关公司对我国实行严密封锁。近年来随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微处理器的性能慢慢的升高,而价格则越来越便宜,目前市场上已然浮现了1-2美金的32位微处理器。超高的性价比的微处理器为机器人控制器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使开发低成本、高性能的机器人控制器成为可能。为了能够更好的保证系统有充足的计算与存储能力,目前机器人控制器多采用计算能力较强的ARM系列、DSP系列、POWERPC系列、Intel系列等芯片组成。

  此外,由于已有的通用芯片在功能和性能上不能完全满足某些机器人系统在价格、性能、集成度和接口等方面的要求,这就产生了机器人系统对SoC(Systemon Chip)技术的需求,将特定的处理器与所需要的接口集成在一起,可简化系统外围电路的设计,缩小系统尺寸,并减少相关成本。例如,Actel公司将NEOS或ARM7的处理器内核集成在其FPGA产品上,形成了一个完整的SoC系统。在机器人运动控制器方面,其研究大多分布在在美国和日本,并有成熟的产品,如美国DELTATAU公司、日本朋立株式会社等。其运动控制器以DSP技术为核心,采用基于PC的开放式结构。

  在控制器体系结构方面,其研究重点是功能划分和功能之间信息交换的规范。在开放式控制器体系结构研究方面,有两种基本结构,一种是基于硬件层次划分的结构,该类型结构最简单,在日本,体系结构以硬件为基础来划分,如三菱重工株式会社将其生产的PA210可携带式通用智能臂式机器人的结构划分为五层结构;另一种是基于功能划分的结构,它将软硬件一同考虑,其是机器人控制器体系结构研究和发展的方向。

  在机器人软件开发环境方面,普通工业机器人公司都有自己独立的开发环境和独立的机器人编程语言,如日本Motoman公司、德国KUKA公司、美国的Adept公司、瑞典的ABB公司等。很多大学在机器人开发环境(Robot Development Environment)方面已有大量研究工作,提供了很多开放源码,可在部分机器人硬件结构下进行集成和控制操作,目前已在实验室环境下进行了许多相关实验。国内外现有的机器人系统开发环境有Team Bots,v.2.0e、ARIA,V.2.4.1、Player/Stage,v.1.6.5.1.6.2、Pyro.v.4.6.0、CARMEN.v.1.1.1、Mission Lab.v.6.0、ADE.V.1.0beta、Miro.v.CVS-March17.2006、MARIE.V.0.4.0、Flow Designer.v.0.9.0、Robot Flow.v.0.2.6等等。从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来看,对机器人软件开发环境有两方面的需求。一种原因是来自机器人最终用户,他们不仅使用机器人,而且希望可以通过编程的方式赋予机器人更多的功能,这种编程往往是采用可视化编程语言实现的,如乐高Mind Storms NXT的图形化编程环境和微软Robotics Studio提供的可视化编程环境。

  (1)VxWorks,VxWorks操作系统是美国Wind River公司于1983年设计开发的一种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RTOS),是Tornado嵌入式开发环境的关键组成部分。VxWorks具有可裁剪微内核结构;高效的任务管理;灵活的任务间通信;微秒级的中断处理;支持POSIX1003.1b实时扩展标准;支持多种物理介质及标准的、完整的TCP/IP网络协议等。

  (2)Windows CE,Windows CE与Windows系列有较好的兼容性,无疑是WindowsCE推广的一大优势。WindowsCE为建立针对掌上设备、无线设备的动态应用程序和服务提供了一种功能丰富的操作系统平台,它能在多种处理器体系结构上运行,并且通常适用于那些对内存占用空间具有一定限制的设备。

  (3)嵌入式Linux,由于其源代码公开,人类能任意修改,以满足自己的应用。其中大部分都遵从GPL,是开放源代码和免费的。可以稍加修改后应用于用户自己的系统。有庞大的研发人员群体,无需专门的人才,只要懂Unix/Linux和C语言即可。支持的硬件数量庞大。嵌入式Linux和普通Linux并无本质区别,PC上用到的硬件嵌入式Linux几乎都支持。而且各种硬件的驱动程序源代码都能够获得,为用户编写自己专有硬件的驱动程序带来很大方便。

  (5)DSP/BIOS,DSP/BIOS是TI公司特别为其TMS320C6000TM,TMS320C5000TM和TMS320C28xTM系列DSP平台所设计开发的一个尺寸可裁剪的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内核,是TI公司的CodeComposerStudioTM开发工具的组成部分之一。DSP/BIOS主要由三部分所组成:多线程实时内核;实时分析工具;芯片支持库。利用实时操作系统开发程序,可以方便快速的开发复杂的DSP程序。

  1.开放性模块化的控制管理系统体系结构:采用分布式CPU计算机结构,分为机器人控制器(RC),运动控制器(MC),光电隔离I/O控制板、传感器处理板和编程示教盒等。机器人控制器(RC)和编程示教盒通过串口/CAN总线进行通讯。机器人控制器(RC)的主计算机完成机器人的运动规划、插补和位置伺服以及主控逻辑、数字I/O、传感器处理等功能,而编程示教盒完成信息的显示和按键的输入。

  2.模块化层次化的控制器软件系统:软件系统建立在基于开源的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Linux上,采用分层和模块化结构设计,以实现软件系统的开放性。整个控制器软件系统分为三个层次:硬件驱动层、核心层和应用层。三个层次分别面对不同的功能需求,对应不一样的层次的开发,系统中各个层次内部由若干个功能相对对立的模块组成,这些功能模块相互协作共同实现该层次所提供的功能。

  2013年为进一步拓展数控一代产业链,华中数控公司全资子公司深圳华中数控有限公司的名称将变更为深圳华数机器人有限公司,其营业范围增加机器人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业务。华中数控总裁表示公司的业务一直是围绕工业控制管理系统、伺服驱动和电机展开,而这也正是工业机器人的几大核心部件,因此公司能够“顺理成章”地快速切入机器人领域。“我们的目的是想利用自身成熟的技术,从市场需求出发,提供最优的机器人解决方案。”

  作为高端数控系统有突出贡献的公司的华中数控,拥有数控系统、伺服驱动及电机等核心技术和工业机器人控制技术,此次抢抓重庆机器人产业政策的契机,将拓展包括重庆在内的西部市场。就市场容量看,重庆汽车、电子两大支柱产业工业机器人整机需求量巨大;化工、装备制造、采矿等行业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也不断增多,市场潜力值得期待。

  新松公司隶属中国科学院,是一家以机器人独有技术为核心,致力于数字化智能高端装备制造的高科技上市企业。公司的机器人产品线涵盖工业机器人、洁净(真空)机器人、移动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及智能服务机器人五大系列,其中工业机器人产品填补多项国内空白,创造了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史上88项第一的突破。公司以近150亿的市值成为沈阳最大的企业,是国际上机器人产品线最全厂商之一,也是国内机器人产业的领导企业。

  SIASUN-GRC机器人控制器是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具有自主版权、自主开发的实用化、商品化的机器人控制器,该机器人控制器设计合理、技术先进、性能优越、系统可靠、使用起来更便捷。采用交流伺服驱动,绝对码盘检测和大屏幕汉字示教编程盒等多项最新技术,形成了先进的高性能机器人控制管理系统。该系统的整体性能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是国内第一个可商品化的机器人控制器,具有小批量生产能力。目前已作为RH6-A弧焊机器人的配套控制器,已批量生产。

  高性能机器人控制器采用32位计算机全数字控制,总系统采用开放式和模块化结构。在硬件上,采用全新设计的计算机控制管理系统、控制柜和编程示教盒。在软件上,采用软件工程的思想,实现以功能键驱动的全菜单操作的汉字机器人操作系统。以我公司自主开发的弧焊机器人系统为基础,并进行了进一步的升级和更新,功能更强大,操作更简便。该系统具有下列特点:

  自成立以来,新时达始终致力于工业自动化控制产品的研发、制造和销售。公司主要营业业务分三大类,一类是电梯控制产品以及电梯物联网,最重要的包含电梯控制成套系统和相关配件,广泛适用于各类电梯的制造、更新及维修保养;第二类是节能与工业传动类产品,最重要的包含高、低压各类工业控制变频器、电梯专用变频器、电梯一体化驱动控制器等,广泛适用于电梯、起重、港口机械、橡塑、冶金、矿山、电力、市政、水泥、包装印刷、空压机、机床等各个行业;第三类是机器人与运动控制类产品,最重要的包含六自由度工业机器人系列新产品、机器人控制器、机器人专用伺服系统、总线及脉冲型各类通用交流伺服系统等,应用于电梯、食品加工、包装、电子加工、数字控制机床等各类设备,以及搬运、焊接、打磨、切割等各个制造环节。

  近期,新时达拟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相结合的方式购买深圳众为兴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众为兴在运动控制技术、机器人算法、伺服驱动技术等方面拥有多项核心技术,拥有领先的研发机构与完整的质量保证体系,已通过ISO9001及CMMI3级软件企业能力成熟度模型认证,是我国最早一批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运动控制类产品设计、制造的高新技术企业。

  目前埃斯顿自动化已形成包括金属成形机床数控系统、电液伺服系统、交流伺服系统及运动控制管理系统和工业机器人及成套设备等四大类产品,目前除了在数控金属成形机床行业拥有较大市场占有率和埃斯顿工业机器人全部配备外,还大范围的使用在各种智能专用装备制造业,如纺织机械、包装机械、印刷机械和电子机械等,是行业内的技术领军企业,具有较高的行业知名度与影响力。工业机器人及成套设备作为公司控制管理系统和交流伺服系统产品的延伸,符合市场需求发展的大势,具有较强的技术和成本优势,将成为在智能装备核心领域挑战国际巨头的主力军。

  为配合公司下几年发展的策略,南京埃斯顿机器人工程有限公司已正式运行。该公司将以推动中国工业机器人民族产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充分的发挥公司已有控制管理系统和交流伺服系统产品的技术和成本优势,拓展下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空间,致力于工业机器人产业规模化和国产化,争取通过数年的努力,建立一个具有国际知名度的埃斯顿工业机器人品牌和业界着名公司,成为公司继金属成形机床锻压自动化产品线、电液伺服产品线、交流伺服系统及运动控制管理系统产品线后的第四条公司产品线,为公司下几年的快速地发展集聚新的推动力。

  富士康的生产线使用大量自动化产品,包括伺服、变频器、PLC等,公司产品已经在富士康生产线上取得大量应用。公司称,公司会持续跟进富士康在大陆工厂的项目。公司董秘宋君恩认为分析认为,机器人专用控制器的生产,说明公司开始向高端的机器人产品发展。分析人士称汇川技术研发专用机器人控制器举措,使该公司产品具有更多机器人产业应用的发展空间。

  一位独立分析的人说,汇川技术现在所涉及的已有伺服电机技储备、机器人专用控制器技术的研发、未来可能实现的控制器量产还有是不是有进行机器人产业链丰富的可能,与富士康曾公布并引发外界广泛关注的百万机器人大军计划似乎相得益彰。汇川技术这项向高端机器人进军的举措,使该公司未来在机器人产业中具有更大发展空间。

  广州数控设备有限公司(GSK)中国南方数控产业基地,国内技术领先的专业成套机床数控系统供应商。公司秉承科学技术创新,以核心技术为动力,以追求卓越品质为目标,以提高用户生产力为先导,主营业务有:数控系统、伺服驱动、伺服电机研发生产,数字控制机床连锁营销、机床数控化工程,工业机器人、精密数控注塑机研制,数控高技能人才培训。

  GSK是国内最大的机床数控系统研发、生产基地、科研研发人员800多人、年投入科研经费占出售的收益8%以上,年新产品收入占总销售的75%以上。GSK拥有国内一流的生产设备和工艺流程,年产销数控系统连续10年全国第一,占国内同种类型的产品市场的1/2份额。公司科学规范的质量控制体系保证每套产品合格出品。

  深圳市华盛控科技有限公司主营运动控制卡、控制器、人机界面、机器视觉、DELTA机器人控制管理系统、SCARA机器人控制管理系统、六自由度关节机器人控制管理系统、视觉检测系统、复杂轨迹控制管理系统、各种数控系统等,承接数控系统的开发,专用运动控制管理系统开发、专用控制器开发、图形图像软件开发等,也可承担数控设备改造项目。

  CCR工业机器人控制管理系统则采用工业控制PCWindowsXPE的控制方式,实现总系统管理、运动学计算、轨迹规划等功能;由FPGA实现上下位机之间的位置、速度信息的传递功能;采用总线结构及形式实现了上下位机通信和对运动中干扰的实时处理。该系统采用了计算机标准总线,可扩展各种工业现场总线和各种传感设备,可进行智能控制,系统的维护和升级方便、快捷。

  固高科技(香港)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总部在香港科技大学。创立者为自动化和微电子领域的国际知名专家、学者。具有多年在加利福尼亚大学(UCBerkeley)、麻省理工学院(MIT)、贝尔实验室(BellLab)等国际一流科研机构进行研发和管理经验,同年,固高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成立。

  固高科技汇集了一批在运动控制及机电一体化领域卓有建树的科技精英,致力于运动控制、图像与视觉传感、机械优化设计、伺服驱动等工业自动化技术的研发和应用,自主研发的基于PC的开放式运动控制器、嵌入式运动控制器、网络式运动控制器、计算机可编程自动化控制器产品与系统,综合性能已达到了国际一流水平,填补了国内同行业的多项空白。固高科技的产品大范围的应用于数字控制机床、机器人、电子加工和检测设备、激光加工设施、印刷机械、包装机械、服装加工机械、生产自动化等工业控制领域。

  作为国内技术领先的自动控制产品供应商,固高科技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广东省产学研示范基地,“深港创新圈”装备制造核心技术平台,深圳市唯一的运动控制技术工程中心承担企业。固高科技的国内营销服务网络已遍及北京、上海、武汉、成都、长春、济南、青岛、西安、南宁等各大城市,为客户提供快速、优质的服务。海外市场更是延伸至港澳台、东南亚以及欧美等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成都卡诺普自动化控制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专门干工业机器人控制管理系统研发、生产、销售的技术型公司,于2005年开始研发工业机器人控制管理系统,其核心研发人员都有十年以上的运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软件技术的从业经验,2007年研制出第一代工业机器人系统,并开始慢慢地在国内市场应用,并与国内知名工业机器人制造商和工业机器人应用厂商合作,是国内最早

  把国产工业机器人控制管理系统应用于实践的公司之一。通过市场的反馈和认识,对机器人的运动控制、机器人装配生产、工程应用有深刻的认识。于2010年推出第二代机器人控制管理系统:CRP-S40(4轴)和CRP-S80(8轴)两种系统,在2011年完成了标定、喷涂、码垛、焊接工艺、视觉、跟踪等的功能要求,更符合国内的市场需求。我们宗旨是为客户提供较为可靠、经济实用的工业机器人技术。

  第二代系统采用国际流行的开放式软硬件平台。配以自主研发的专用多轴运动控制卡、数据采集卡及机器人专用端子及安全接口,模块化的软件设计,标准的计算机总线可扩展现场总线、机器视觉系统等。可实现垂直多关节串联机器人、垂直多关节平行四边形机器人、垂直多关节L形手腕机器人、垂直多关节球形手腕机器人、极坐标机器人、Delta机器人等多类机器人的控制。可控制机器人应用在搬运、焊接、喷涂、码垛、切割、抛光打磨等领域。

  3.混合式架构,是规划和基于行为的集成体系,不仅对环境的变化敏感,而且能确保目标的实现效率。通常混合式架构有两种模式:一种模式是,决策系统的大框架是基于规划的,在遇到动态情况时再由行为模型主导;另一种模式是,决策系统的大框架基于行为,在具体某些行为中采用规划模型。总之,混合式架构的设计目的是尽可能综合程控架构和包容式架构的优点,避免其缺点。

  传统的机器人大都是工业机器人。他们通常工作在流水线的一个工位上,每个机器人的位置是已知、确定的;设计者在每台机器人开始工作之前也很清楚他的工作是什么,他的工作对象在什么位置。这种情况下,对机器人的控制就变成了数值计算,或者说“符号化”的计算。例如,我们通过实地测量能够获得一台搬运机器人的底座的坐标;再通过空间机构几何学的计算(空间机器人的正解、逆解),能够获得机器人的各个关节处于什么样的位置的时候其末端的搬运装置能到达给定位置。这样,机器人控制策略设计者是在一个静态的、结构化的、符号化的环境中编写策略;他不需要仔细考虑太多的突发情况,至多需要仔细考虑一些意外,例如利用简单的传感器检验测试应该被搬运的工件是否在正确的位置,从而决定是不是报警或者停止工作等等。

  这类机器人通常由一个单独的控制器。这个控制器收集从机器人各个关节、各个附加传感器传送来的位置、角度等信息,通过控制器处理后,计算机器人下一步的工作。整个机器人是在这个控制器的控制下运作,对于一些异常的处理也在程序的设定范围内。下图是两个典型的采用集中式系统架构的移动机器人框图。左侧的框图的控制器是一台PC机,它担负了所有的信息采集、处理和控制功能;右图是经过改进的机器人架构:在PC机之外,增加了一个DSP控制器,承担了PC机的部分工作。但是,这两种架构下控制器的负担都相当重,并且如果控制器发生故障,整个机器人将会瘫痪。

  用一个小锤子,轻轻地敲膝盖以下的位置。你会发现小腿不受控制地自动抬起。这是着名的“膝跳反射”试验。这个实验说明,即使是人类这样的高等生物,也不是全部的生命活动都在大脑的控制之下。设想一个具有人类全部功能的机器人。它有数百个电动机对应人类的数百块肌肉,有数万个传感器,对应人类的皮肤、眼睛、鼻子和耳朵等。如果采用集中式控制架构,这个机器人的大脑将很难负荷如此庞大的数据运算和决策。

  分层式架构是随着分布式控制理论和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分布式控制通常由一个或多个主控制器和很多个节点组成,主控制器和节点均具有解决能力。其中心思想是:主控制器可以比较弱,但是大部分的非符号化信息已经在其各自的节点被处理、符号化,再传递给主控制器来进行决策判断。单个节点分布式控制模型已经被大范围的应用在大型工厂、楼宇等结构较为复杂、传感器和执行器很多的场合中。

  分层式架构是基于认知的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AI)模型,因此也称之为基于知识的架构。在AI模型中,智能任务由运行于模型之上的推理过程来实现,它强调带有环境模型的中央规划器,它是机器人智能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而且该模型必须准确、一致。分层式架构是把各种模块分成若干层次,使不一样的层次上的模块具有不一样的工作性能和操作方式。

  分层式架构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由20世纪80年代智能控制领域着名学者Saridis提出的三层模型。Saridis认为随着控制精度的增加,智能能力减弱,即层次向上智能增加,但是精度降低,层次向下则相反。按照这一原则,他把整个结构按功能分为三个层次,即执行级、协调级和组织级。其中,组织级是系统的“大脑”,它以AI实现在任务组织中的认知、表达、规划和决策;协调级是上层和下层的智能接口,它以AI和运筹学实现对下一层的协调,确定执行的序列和条件;执行级是以控制理论为理论基础,实现高精度的控制要求,执行确定的运动。需要指出的是,这仅仅是一个概念模型,实际的物理结构可多于或少于三级,无论多少级,从功能上来说由上到下一般均可分为这三个层次。信息流程是从低层传感器开始,经过内外状态的形势评估、归纳,逐层向上,且在高层进行总体决策;高层接受总体任务,根据信息系统提供的信息进行规划,确定总体策略,形成宏观命令,再经协调级的规划设计,形成若干子命令和工作序列,分配给各个控制器加以执行。

  在分层式架构中,最广泛遵循的原则是依据时间和功能来划分架构中的层次和模块。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美国航天航空局(NASA)和美国国家标准局(NBS)提出的NASREM的结构。其出发点之一是考虑到一个智能机器人可能有作业手、通讯、声纳等多个被控分系统,而这样的机器人可能组成一个组或组合到更高级的系统中,相互协调工作;出发点之二是考虑已有的单元技术和正在研究的技术能应用到这一系统中来,包括现代控制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等。总系统横向上分成信息处理、环境建模和任务分解三列,纵向上分为坐标变换与伺服控制、动力学计算、基本运动、单体任务、成组任务和总任务六层,所有模块共享一个全局数据库,如下图所示。

  NASREM结构的各模块功能和关系很清楚,有利于系统的构成和各模块内算法的添加和更换。它具有全局规划和推理的能力,对复杂的环境能做出合理的反应,适合于一个或一组机器人的控制。但同其它的分层式架构一样,NASREM的问题就在于输入环境的信息一定要通过信息处理列的所有模块。结果往往是将简单问题复杂化,影响了机器人对环境变化的响应速度,而机器人很重要的一个性能就是对环境变化、意外事件的发生等要求作出迅速反应。因此,分层式架构从理论上只适合于那些有一定的位置环境信息、在轻微非结构化环境工作的机器人。但是由于总线技术、实时控制技术的快速地发展,分层式架构的最致命弱点之一:响应较慢等问题也得到了某些特定的程度的缓解。由于分层式架构也较为成熟,因此还有大量的移动机器人、玩具机器人使用这种架构,并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融入了包容式架构和混合式架构中。

  但是事实上情况完全不是这么理想。再平坦的地面也会有起伏,更不要说野外的地形环境;超声声纳返回的数据有时会产生很大的误差,甚至激烈地跳变;当机器人启动和停下的时候,它的轮子是一定会打滑的。由于机器人所处的真实世界主要为非结构化的动态环境,往往会遇到事先完成的程序规划说没有考虑到的问题。这样的环境下,我们遇到的情况往往是,预先规划好的决策程序,在实际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麻烦而根本没办法像我们设想的那样工作。

  为了简单地说明这两种控制架构之间的差别,我们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可能不太贴切):假设有一台扫地机器人,它的任务是要走遍整个房间,同时把房间打扫干净。如果我们采用规划模型完成这个任务,那么机器人可能会按照预先设定的一定的路径,把整个地面遍历一次或多次,但是如果中间碰到了一个规划的时候忽略了的椅子,那么这个机器人很可能就会偏航,从而永远没办法完成扫地的任务;如果采用基于行为的模型,那么机器人可能会到处乱走,并根据碰到的情况调整行走的方向,但是最终这个机器人也能够磕磕碰碰地完成打扫房间的任务。

  针对上述缺点,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R.Brooks从研究移动机器人控制管理系统结构的方面出发,提出了基于行为的体系结构―包容式体系结构(SubsumptionArchitecture)。与分层式体系结构把系统分解成功能模块,并按感知―规划―行动(Sense-Planning-Action,SPA)过程进行构造的串行结构不同(如下图所示);

  包容式体系结构是一种完全的反应式体系结构,是基于感知与行为(Sense-Action,SA)之间映射关系的并行结构(如下图所示)。在包容式结构中,上层行为包含了所有的下层行为,上层只有在下层的辅助下才能完成自己的任务;另一方面下层并不依赖于上层,虽然上层有时可通过或制约下层,然而下层的内部控制与上层无关,增减上层不可能影响下层。

  同样以上面的扫地机器人为例子。我们大家可以把“打扫整个房间”分解为“前进并扫地”、“避开左侧障碍物”、“避开右侧障碍物”、“避开前方障碍物”这几个基本的行为。机器人一开始对自己的任务不做任何规划,只是简单地前进。当遇到障碍物时,相应的行为被激活,产生一个给驱动执行机构的输出,执行相应的动作。再通过一个合理的仲裁器(例如一个FSM状态机),来决定如果多种行为产生冲突时的优先级。

  上面谈到行为协作机制的实现方法可分为两类:仲裁和命令合成。采用仲裁方法的行为协作在同一时间允许一个或一系列行为实施控制,下一时间又转向另一组行为。而命令合成关心的是如何将各个行为的结果最终合成为一个命令,输入到机器人的执行机构。它允许多个行为都对机器人的最终控制产生作用,这种方法适用于解决典型多行为问题,如在自由空间漫游的机器人,同时需避开遇到的障碍物。仲裁机制和命令合成机制均有着许多具体的实现策略,各有其优势和不足之处。

  包容式架构强调模块的独立、平行工作,但缺乏全局性的指导和协调,虽然在局部行动上可显示出灵活的反应能力和鲁棒性,但是对于长远的全局性目标跟踪显得缺少主动性,目的性较差。例如上文举例的扫地机器人。包容式架构和行为模型为机器人提供了一个高鲁棒性、高适应能力和对外界信息依赖更少的操控方法。但是它的致命问题是效率。因此对于一些更为复杂的应用,在大多数情况下要混合式架构,以融合程控架构和包容式架构/行为模型的优点,尽可能的避免它们各自的缺点。

  Gat提出了一种混合式的三层体系结构,分别是:反应式的反馈控制层(Controller),反应式的规划―执行层(Sequencer)和规划层(Deliberator)。博创科技推出的UP-VoyagerIIA机器人即采用了基于行为的混合分层控制架构,该架构包括用户层、自主规划决策层、行为层和执行控制层四个层次。用户层主要处理用户与机器人的交互;大多数都用在传递给用户必要的信息并接受用户的指令;自主规划决策层完成一些高层的自主决策,例如遍历房间,或者移动到给定位置而不碰到忽然出现的障碍物;行为层包括避碰、低电压保护、扰动、逃离等一些行为,可以不在上层的控制下自主执行。执行控制层则是把传感器的非符号化数据转变为符号化数据供上层读取,或者用自动控制理论和方法高速地控制执行器的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