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网与广播网是通信技术的两大重要应用场景,是两种属性不同的信息传输网。
电信网、电话网或宽带网属于私人服务网,需要相互连通全程全网,具有很强的外部性,必须对分散的网络进行整合,集中经营,才能形成网络效应,降低交易成本。
电信网的规模越大,网络价值就越高。弊端是集权体制也越严重,向计划经济体制靠得就越近。
而广播网有公共服务属性,可以区域化经营,不需要相互连通,经营上没有外部性,不适应集权式的电信网经营管理。
从成功转型电信网的美国有线电视公司放弃电视业务来看,同时把电信网和广播网都做好,会遇到企业文化矛盾。
得益于点对面的广播传输优势,上万有线电视用户规模,就能形成规模效应,分摊前端传输设备成本,支撑一个有线电视网的正常运营。
如果使用共用天线(包括卫星锅)方式的有线电视,经营成本就更低了,有上千甚至上百用户就可以经营。
所以,除了像康卡斯特(Comcast)、自由全球公司(Liberty Global)等之类大型有线电视公司外,欧美的有线电视公司多如牛毛,有一定规模的至少超过1000家。在机卡分离电视普及的欧洲,FAST流媒体服务对这一些企业的影响远低于机卡分离失败的美国。
这些公司靠为用户更好的提供收费低廉的广播传输服务,日子远比我国的有线电视公司滋润,正在风风火火地进行光纤到户升级。
反倒是大的有线电视公司,在成功转型电信公司之后,电信网成了新主业,因一心不能二用,开始放弃广播电视业务。
我们在《【大事】事关广电网络整合!》一文,探索了中国广电网络整合的最高原则,就为了发展。
在《下一步,广电网络该咋整合?》一文,我们会看到,现在的产业环境,与当年三网融合之初相比,早已时过境迁。一根线,已经走到了尽头。
必须调整网络整合思路,尽快启动三网融合2.0,让广播网、电信网相互独立,在终端侧实现广播网与互联网的融合,形成更高的分工水平,才能确保广播电视网络不被弱化。
20多年前,HFC光纤同轴混合网与电话网相比,有着绝对的优势,是有线电视转型电信运营商的最佳时期。
遗憾的是,当时我国的市场法律体系还不完善,广电、电信之间的竞争演变成了动用大刀火枪的。
于是,1999年,国务院出台了82号文,中止了有线电视的电信化转型,也禁止电信开展电视业务。
当时,有线电视传输设备昂贵,为降低经营成本,有整合需求。82号文也提到了网络整合。
但是,大家都忽视了一个基本事实,就是我国广电网络本来处于计划经济状态。以转型电信运营商为目标的网络整合所形成的集权管理体制,放大了计划经济弊端,与市场技术脱节越来越严重,反过来又增加了市场化改革的难度,更加不适合区域化经营的广播网。
整合后的广电网经营决策远离市场,不利于调动基层广电网络职工的积极性,导致整合后的广电网络效益严重下降。
效益下降的广电业务,还要为转型电信提供补贴,广播网升级投资减少,反过来会加速广播网的衰退,形成恶性循环。
三网融合竟然让我国广电网络祸不单行,得到的是灾难性的后果,生产力大幅下降。
没有发展增量,甚至存量萎缩,广电网络的整合自然就失去了动力和意义,网络整合陷入僵局。
所以,我们提议要适时调整广电网络整合的策略,不能为了整合而整合,必须引入市场纠错机制,避免刻舟求剑、形成脱离实际的合成谬误。
现在,电信网、广播网的市场格局进入存量竞争阶段,市场规模变化有限,甚至固化,即使争得你死我活,也不会有多大变化。通信产业遇到了严重的发展瓶颈。
基础的通信理论-香农定律告诉我们,必须寻找更大物理带宽、更低噪声的传输介质。以此引导技术创新,才能提高广电网络的生产力。
升级全光广播网+DVBC2,成为超高清广播网,通过提高分工水平,提高广电网络的生产力,是广电网络走出衰退的第一步。
当广电网络完成了全光广播网升级,会大幅度提高传输带宽,获得足够的发展空间促进网络整合:
1、国网、省网经营的干线光网就会派上用场,可以将不压缩的视频码流,直接对接县级公司进入千家万户的光网,消除传输瓶颈。省网、县网相互之间就会产生需求,打开业务合作或网络整合的空间,寻求创新整合模式。
这时,省网就可以像新媒体公司那样,实现安全播控权力的变现,给县级广电网络提供稳定丰富的优质广播信号源,不再与定制的机顶盒绑定。
这样,县级广电网能节约自建机房投资,将省干线网中的优质节目传到千家万户后,可以收取更高的服务费,为省网的干线服务支付更高的价格。
如果县级广电网络回归地方政府出资的融媒体中心,有线电视成为地方政府承担的基本公共服务,省网的干线服务收费就更有保障。
这时,由泰信引导的光纤直连、支持DVBC2的下载CA电视机,就会派上用场。如果各大电视品牌也热情参加,将会激励上游芯片厂家支持有线电视。
比如,通过升级Tuner芯片,打开向8K、16K超高清的升级通道,增加有线电视网络和电视机的价值,形成电视产业的高水平分工,推动我们国家超高清产业的繁荣发展,畅通超高清产业内循环,拉动内需,形成多赢局面。
3、当县级全光网与干线光网对接之后,就等于国家文化干线光网直达千家万户,实现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广播电视媒体的融合发展,将上一个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