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科技部发布了首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的批复通知,共有9个新平台获得建设批准。这一些平台将为推进人工智能技术的普及和应用提供强有力的算力支持,为新一代AI发展开辟崭新路径。
人工智能被誉为引领未来的新兴战略性技术,而算力则是这一领域发展的核心驱动力。随技术的迅猛发展,算力的需求正在明显地增长。为深入贯彻落实《新一代AI发展规划》,科技部进行了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的推荐申报工作。此次批准的9个平台,分别为武汉AI计算中心、大连人工智能计算中心、西安未来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南京智能计算中心、北京昇腾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成都智算中心、杭州之江实验室、沈阳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以及广东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这一些平台的建设,不仅是为提升我国在AI领域的竞争力,同时也为推动各地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提供了强大的技术后盾。
首先,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是华中地区首个获得批准的国家级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自2020年启动建设、于2021年5月投入运营以来,武汉中心依托算力集群助力产业集群发展,成功为300余家科研机构及公司可以提供公共算力服务,算力规模已扩展至400P,运行效率逐年提升。今年一季度,该中心的算力申请量环比增长131%,同比增长900%,展现出强大的市场需求和技术实施能力。
而大连AI计算中心则为东北地区规模最大的计算中心,围绕普惠算力、应用创新孵化四大平台,已有超过200家高校、科研机构和公司进行合作,推动关键技术的突破,并在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智慧港航等领域建立了一系列成功案例。
在西部地区,西安未来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同样不甘示弱,填充率高达98.6%,为153家科研机构和公司可以提供服务,并孵化出三款千亿参数规模的人工智能基础大模型,堪称行业巨头,能否打破行业壁垒、开启新的商业机会值得关注。
南京智能计算中心则规划成最终实现1250POPS理论峰值算力的智算平台,自2021年起投入运营以来服务了近百家机构,累计为企业减少成本超亿元,并展示了计算能力在科学研究及技术转型中不可或缺的价值。
此外,北京昇腾AI计算中心在算力设计上采取灵活多变的创新机制,致力于支持包括自然语言处理和计算机视觉的多种主流开源模型,助力AI企业快速发展。
成都智算中心更将算力与城市智慧经济紧密结合,已为近50家科研机构提供了全面服务,旗下的科研创新模型的孵化效应显著,不断推动技术商业化。
杭州之江实验室则专注于智能计算,以掌握自己核心技术为目标,推动多集群异构算力的聚合与管理,打造新一代智能计算平台。
最后,沈阳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则聚焦于“数据、算法、算力”三要素,不断丰富人工智能生态。作为东北地区的标杆,已经成功签约303P算力,并在接入全国算力网络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广东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依托强大的横琴智能计算平台,积极推动科学技术研发与高端制造产业的深度结合,以求打破地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制约,形成类脑智能产业生态圈。
总的来看,这9个平台在各自的区域内各有特长,总体推动了人工智能技术与算力资源的结合,助力中国在全球科学技术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然而,随技术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如何稳步推进有关技术的普及,兼顾伦理与法律问题,始终是我们应该关注的重要议题。
在这个巨变的时代,企业和个人都应积极拥抱新的科技变革。利用简单AI等高效工具,可以有效提升生产力和创作效率,推动自我发展与自媒体创业的持续攻坚。未来,随国家对AI的重视及其相关平台的建设,相信会有更多创新性的应用场景和经济模式浮出水面,为社会进步和人类福祉做出更大贡献。